20世纪30年代上海配资,在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先后进行过三场著名的审判,即著名的“莫斯科大审判”。为向世人表明公正,苏联当局还特意邀请西方记者、外交使团和独立观察人士前去旁听。然而在五十年后,被判处死刑的数十位人物全部得到平反。那么,这场堪称苏联史上最荒唐的审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一、基洛夫遇刺
1934年12月1日,随着两声清脆的枪响,苏联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洛夫倒在了斯莫尔尼宫办公室的门口。消息传到莫斯科后,斯大林在第二天就赶到了列宁格勒。最初的时候,苏联当局断定刺杀基洛夫的是从芬兰、拉脱维亚以及波兰潜入的白卫分子,于是对这些人进行了镇压。
然而过了一段时间,斯大林指示叶若夫,“到季诺维也夫分子中去找凶手”。12月22日,苏联当局又发布通报,称尼古拉耶夫是“列宁格勒总部”的成员,接着季诺维也夫、加米涅夫先后被捕。不久后,叶若夫又把托洛茨基分子也牵涉到了里面。至此,苏联当局作出结论:基洛夫是被托洛茨基-季诺维也夫集团暗杀的。
二、第一次审判
既然找到了凶手,自然就得进行审判,经过一番“筹备”后,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于1936年8月19日至24日举行了第一次公开审判。这场审判非常特殊,当局没有出示任何证据,所有的指控都建立在被告的“交代”和“承认”之上,换言之16名被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全部认罪,随后被秘密处死。
这十六名被告分为两组,一组是苏联人,另一组是德国人,前一组人物的身份十分特殊,其中包括季诺维也夫、加米涅夫,这两人的排名一度在斯大林之上,并在列宁死后,与斯大林组成“三驾马车”,成为苏联的政治核心。另外的那些苏联人,也是资深的“老布尔什维克”,曾在各部门中担任要职。
三、莫斯科审判
第一次审判的时候,又有一些人被牵扯了出来,于是就有了第二次、第三次审判。第二次审判发生在1937年1月,以皮达可夫、拉狄克为首的17名“老布尔什维克”接受审判,其中十三人被判死刑,其余四人死于1939年。到了1938年3月,布哈林、李可夫等21人接受了“第三次审判”,并被执行死刑。
经过这一系列的审判,那些资深的“老布尔什维克”几乎没有了。比如列宁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由15人组成,其中10人被杀(其中托洛茨基死于暗杀),4人在1933年以前去世,最后只剩下斯大林一人。再比如1923年选出的7名政治局委员,除了早逝的列宁以及主持这场运动的斯大林外,其余五人均未能幸免。
其实世人早就知道了这场审判的真相,因为一位名叫亚历山大·奥尔洛夫的苏联情报官员于1938年叛逃海外,并将内幕写了出来,详细讲述当局是如何迫使被告在法庭上自行认罪的。1988年,苏联当局宣布为莫斯科审判的被告们平反。
辉煌优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